作者: 仝志華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(fā)表時間: 2025-06-20 09:05
昔日的菏澤紅薯田里,承載著農人“一年甘薯半年糧”的生存記憶。然而,隨著土質變遷、品種老化、效益下滑,農民種植熱情逐漸消退?!霸欠N植大區(qū),卻面臨種植面積萎縮的困境。”市農科院科研管理科科長劉磊坦言。轉機藏于土地——菏澤廣布的排水良好、肥沃疏松的沙質壤土正是孕育優(yōu)質蜜薯的天然溫床。
針對蜜薯產業(yè)萎縮這一困境,市農科院組建專項課題組,足跡遍布全國主產薯區(qū),持續(xù)加大蜜薯新品種選育與配套技術研發(fā)力度?!傲挤N是產業(yè)翻身仗的關鍵!”劉磊介紹,他們深挖本地沙壤土潛力,針對性地培育、引進適應性強、品質優(yōu)、市場俏的蜜薯品種,為菏澤蜜薯種植注入核心科技動能。
市農科院的科研攻關并非閉門造車,而是緊密對接產業(yè)需求。“在品種選育方面,我們聚焦‘甜、糯、香、美’的市場消費趨勢,篩選培育蜜汁豐盈、肉質細膩的明星品種,以便迅速征服市場味蕾。同時,積極引種試種如‘普薯32’(西瓜紅)等具有‘越冷越甜’獨特優(yōu)勢的品種,豐富菏澤蜜薯品類。”劉磊說,“同時,結合山東蜜薯產業(yè)‘生產輕簡化、機械化’的變革方向,市農科院將研發(fā)并推廣適應沙壤土作業(yè)的輕簡栽培技術、水肥管理方案及小型農機具,降低種植強度,提升生產效率,讓農民種得更輕松、更高效。”
劉磊介紹,為響應蜜薯加工“從飽腹到保健”的轉型,未來,市農科院還將引導種植戶與加工企業(yè)對接,探索蜜薯深加工路徑,開發(fā)健康零食、功能性食品等,提升附加值,讓“甜蜜”效益留駐鄉(xiāng)土。
在市農科院的科技加持下,菏澤蜜薯產業(yè)正經歷華麗蛻變。沙土地里長出的蜜薯皮色鮮亮、糖心誘人,從昔日的“土疙瘩”變成了市場上的“香餑餑”。種植效益的顯著回升重新點燃了農民的熱情。蜜薯種植不僅成為有效利用菏澤沙壤土資源的優(yōu)勢產業(yè),更成為帶動農民增收、助力鄉(xiāng)村振興的一把“金鑰匙”。
文/圖 記者 仝志華